新华网天津3月9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,饱受争议的互联网金融被“顶级规格”正了名。

       自去年年中余额宝问世以来,互联网金融就成了人们躲不开的话题。

       阿里、百度、腾讯,当这些互联网巨头突然闯入金融领域,超高的人气着实令传统金融机构头冒冷汗。谁能想到,一家全国排名50位开外、总资产规模仅100亿元的小基金公司,在与阿里“联姻”后迅速打败“江湖老大”华夏基金,坐拥我国货币基金市场江山半壁?谁能想到,一家卖百货的互联网公司开卖理财后,不到一年就吸引了4000多亿元资金、8000多万投资者,开户数超过A股股民人数?谁能想到,“习惯”了低息存款和银行理财的老百姓会“临阵倒戈”“用钱投票”,义无反顾地投入互联网金融的怀抱?恐怕马云、马化腾他们当初也想不到。

       而就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,互联网金融也始终无法摆脱争议、质疑、贬低乃至扼杀。的确,互联网公司不按规矩出牌、先上船后买票的“恶习”,着实令监管层很头疼,互联网金融在宣传、营销等很多方面也确实有待规范,但那些喊着“维护金融秩序”“金融安全”的口号号召政府“取缔余额宝”的所谓专家,则很难说居心公允,没有私心、没有利益。

       互联网金融动了谁的奶酪?现在看来答案已经很明确:余额宝们多给投资者的收益恰恰是银行损失的利息或提高的成本,互联网金融只是把原本属于银行的奶酪切了一块给投资者。于是,所谓的专家说,互联网金融会提升银行资金成本,这些成本最终还是要转嫁到贷款上,所以一定要取缔互联网金融。行文看似有理有据,但若以此类推,则不难窥其谬误。如若如此,取消银行乱收费是不是会提高银行成本?推动利率市场化是不是会提高银行成本?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不是会提高银行成本?如果“银行成本提高”就是一把尚方宝剑,那我国银行业岂非无需改革、现状最佳?

       新生事物难免触动既得利益,创新难免饱受争议。在互联网金融的舆论之争背后,难免有深层次的利益之争。“互联网金融”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让人民看到了政府推动改革的决心,让市场做主不再是一句空谈,让创新真正看到了希望。

 



瑞华会计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©2013-2017 京ICP备13053119号
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2号楼4层(100039)TEL:+86 10 88219191 FAX:+86 10 88210558